菜单
媒体报道 Mediareport

设备管理系统市场需求

发表日期:2020-06-02   文章编辑:索蓝云  

  设备管理系统(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, EMS)的市场需求,本质是企业对“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”的刚性诉求,其规模与增长受政策驱动、行业痛点、技术进步、企业降本增效需求四大核心因素推动。以下从市场驱动因素、细分领域需求、用户痛点与趋势三个维度,系统解析设备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现状与未来潜力:

  一、设备管理系统市场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

  1. 政策与合规压力:“强制标准”催生刚需

  • 安全生产法规趋严:《安全生产法》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》等要求企业对设备(如压力容器、电梯、起重机械)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需记录运行数据、维护记录、检验报告,否则面临高额处罚(如某企业因未保存电梯维保记录被罚款50万元)。

  • 环保与能耗双控:“双碳”目标下,工信部《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要求企业设备能耗数据可追溯,高耗能设备需定期评估能效,推动企业部署能源监控模块的设备管理系统。

  • 数据安全与国产化: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信创产业发展规划》推动企业选择国产化设备管理系统,满足“设备数据不出域”“自主可控”要求(如国企、军工企业优先采购国产系统)。

  2. 行业痛点倒逼:“低效管理”成本高企

  • 设备老龄化加剧:中国制造业设备平均役龄超10年(全球平均7年),老旧设备故障率高(如某钢铁厂轧机因轴承磨损年停机120小时),企业亟需通过系统实现“预测性维护”降低损失。

  • 人工管理不可持续:传统“纸质台账+经验维护”模式导致数据混乱(某企业设备档案缺失率达30%)、响应滞后(故障排查平均耗时4小时),无法支撑规模化生产需求。

  • 跨地域管理难题:集团型企业(如连锁医院、能源央企)设备分布,需系统实现“远程监控、统一调度”(如某医院通过系统远程管理10家分院的MRI设备,运维成本降低40%)。

  3. 技术进步赋能:“智能化”创造新需求

  • 物联网(IoT)普及:低成本传感器(如振动、温度传感器)价格下降70%,企业可轻松实现设备状态实时采集,推动“被动运维”向“主动预警”转型(如某风电企业通过IoT+系统,风机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0%)。

  • AI与大数据应用:机器学习算法可分析设备历史数据,预测故障概率(如某汽车厂通过AI模型预测变速箱磨损,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35%),企业愿为“数据价值”付费。

  • 云化与SaaS模式:轻量化SaaS系统(年费5万-20万元)降低中小企业部署门槛,满足“快速上线、按需付费”需求(如某五金厂通过SaaS系统3个月完成设备档案数字化)。

  4. 企业降本增效需求:“向管理要利润”

  • 设备OEE提升:制造业企业平均OEE仅65%(全球标杆75%),通过系统优化设备利用率(如减少换模时间、降低停机率),可直接提升产能(某电子厂OEE从60%升至78%,年增利润800万元)。

  • 维修成本控制:企业设备维修费用占营收5%-15%(如某食品厂年维修费用超2000万元),系统通过预防性维护可降低30%维修支出。

  • 资产利用率优化:闲置设备占比高(如某集团闲置设备价值超亿元),系统通过“设备共享平台”实现跨厂区调拨,释放资产价值。

  二、细分领域市场需求:行业特性决定差异化诉求

  不同行业设备管理痛点不同,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呈现“行业定制化”特征:

  1. 制造业:聚焦“生产效率与质量”

  • 核心需求:设备OEE监控、工艺参数追溯、模具/工装管理;

  • 典型场景:汽车零部件厂需系统关联注塑机温度与产品飞边率,识别工艺异常;

  • 市场规模:中国制造业设备管理系统市场规模超200亿元(2023年),年增速15%(数据来源:赛迪顾问)。

  2. 医疗行业:强调“合规与患者安全”

  • 核心需求:医疗设备计量校准追溯、消毒记录管理、与HIS系统联动;

  • 典型场景:三甲医院需系统管理MRI设备的使用日志、技师操作记录,满足JCI认证要求;

  • 市场规模: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市场年增速20%,2025年预计达80亿元(IDC数据)。

  3. 能源与公用事业:关注“安全与能耗”

  • 核心需求:高压设备状态监测、能耗实时分析、环保数据上报;

  • 典型场景:电厂需系统监控汽轮机振动值,预测轴承磨损,避免非计划停机;

  • 市场规模:能源行业设备管理系统以定制化为主,单项目金额超500万元(如电网智能巡检系统)。

  4. 商贸与服务业:轻量化“资产管控”

  • 核心需求:设备定位(如超市冷链设备)、能耗监控(如连锁酒店空调)、简单报修;

  • 典型场景:便利店总部需系统实时查看各门店冷柜温度,避免商品损耗;

  • 市场规模:中小商贸企业偏好SaaS系统,年付费5000-2万元,市场基数大但客单价低。

  三、用户痛点与市场需求缺口

  尽管需求旺盛,设备管理系统市场仍存在以下痛点,也对应未来的优化方向:

  1. 数据孤岛问题:“系统不兼容”阻碍价值释放

  • 痛点:企业已有ERP、MES、PLM系统,设备管理系统需与这些系统打通(如同步生产计划与设备产能),但接口开发成本高(某企业集成3个系统耗时6个月)。

  • 需求缺口:厂商需提供“开放API+预集成模板”,降低企业集成难度(如支持OPC UA、MQTT等工业协议)。

  2. 中小企业“不会用、用不起”

  • 痛点:中小企业缺乏IT团队,复杂系统操作难度高(如某五金厂SaaS系统上线3个月后,使用率仅40%);同时,定制化系统报价超50万元,超出预算。

  • 需求缺口:厂商需推出“低代码平台+行业模板”,支持企业自主配置功能(如拖拽式搭建巡检流程),降低使用门槛。

  3. 预测性维护“落地难”

  • 痛点:部分企业仅将系统作为“电子台账”,未充分利用AI算法(如某工厂设备振动数据未分析,故障预警准确率仅30%)。

  • 需求缺口:厂商需提供“开箱即用”的分析模型(如轴承磨损、电机过热预测),并配套培训服务,帮助企业释放数据价值。

  四、未来趋势:设备管理系统的“三大进化方向”

  1. 智能化:从“记录数据”到“决策建议”

  系统将从“数据采集工具”升级为“智能大脑”,通过AI自动生成维护策略(如“建议下周更换某轴承”)、优化生产排程(如“避开设备高故障时段生产”)。

  2. 集成化: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

  设备管理系统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“设备管理模块”,与供应链、生产、质量等系统无缝协同(如通过平台获取订单需求,动态调整设备产能)。

  3. 生态化:厂商从“卖系统”转向“卖服务”

  厂商将提供“系统+咨询+运维”全周期服务(如设备健康诊断、备件供应链对接),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(如某厂商通过“设备管理即服务”模式,客户续费率超80%)。

上一篇:谈谈设备更新的意义 下一篇:设备管理系统优势有什么

相关新闻

免费注册,一起用“索蓝云”
花一套软件的钱,Hold住企业设备管理方方面面